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MBANK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MBANK. Show all posts

Saturday, October 18, 2014

大马银行并马银行 大众并丰隆?

继联昌集团(CIMB,1023,主要板金融)与兴业资本(RHBCAP,1066,主要板金融)及马建屋(MBSB,1171,主要板金融)大合并;分析师大胆预测,大马投银控股(AMBANK,1015,主要板金融)大股东澳纽银行集团(ANZ)有意售股是潜在合并目标;再来业务可相辅相成的大众银行(PBBANK,1295,主要板金融)和丰隆银行(HLBANK,5819,主要板金融),或造就银行业另一项合并活动出现。

 联昌证券研究分析报告指出,大股东澳纽银行集团有意脱售大马投银控股股权,若属实料由非本地银行机构接手,但目前未有看见稳固的合并战略基础。

 如果国家银行指示银行领域进一步整合,相信马银行(MAYBANK,1155,主要板金融)最有可能是大马投银控股的并购者,可进一步巩固老地位,合并联合资产总值可高达7090亿令吉。

两者资产或注入新公司

 大马投银控股股东澳纽银行和丹斯里阿兹曼哈欣,分别持有23.8%和14%股权。策略而言,澳纽银行没理由脱售股权,因属旗下区域网络之一、有强大控制权,并协助改善银行改善风险管理系统等。但澳纽银行或因资本因素脱售股权。

 阿兹曼哈欣自2007年开始退居幕后,加上没有后裔在公司内,因此售股计划合理。

 至于涉及大众银行和丰隆银行的形式,将偏向合并多于收购,即将两者资产注入新公司最合理。

 报告指出,大众银行具高股价净值比,有强大资本进行收购,但较偏向内部扩展;丰隆银行或有意收购,但大众银行估值高于自家估值水平,因此会显著稀释每股盈利。

 大众银行和丰隆银行合并的潜在互补效应,包括可优化贷存比率、节省成本,且互补海外网络,尤其是大中华区和印度中国。

未来并购交易估值低

过去国内银行并购交易,平均都在1.86倍股价净值比(P/BV)进行,但报告指出,在股本回酬(ROE)下滑情况来看,未来并购交易的股价净值比估值会比较低。

 假设具有15%折扣,估计未来并购活动的股价净值比目标为1.6倍,因此以大马投银控股截至3月底每股4.36令吉账面价值计算,预计收购价格为每股7令吉,即表示潜在股价上涨空间只有5.6%。

大马投银控股与各银行合并互补效益

1.马银行

 该银行有意扩展汽车贷款业务,并成为这项业务最大业者,并购后汽车贷款增至535亿令吉,超越现排第一,达469亿令吉的大众银行。

 马银行亦可加强旗下保险业务。但收购可能收紧马银行流动资金,投银业务出现重叠,并拉低现有经常储蓄账户比例。

2.大众银行

 这将创造大马第二大银行集团,总资产为4480亿令吉。但大众银行偏向内部扩展,因此并购可能性低。

 双方在汽车融资市场都是主要业务,因采用不同业务策略,所以并购不是最佳选择。

 大马投银控股的高贷款对存款比例也不合大众银行的意。

3.丰隆银行

 该银行较大众银行更有意进行并购,虽然对收购价格甚有纪律,但大马投银控股的1.4倍股价净值比并购估值合理。

 双方并购后将成多内第4大银行,总资产为2950亿令吉,但高汽车融资不合丰隆银行的意愿,因限制汽车贷款业务,因此丰隆银行竞标大马投银控股的几率不高。

4.艾芬投银

 艾芬规模较同行小,因此更有意收购其他银行。该银行大股东大马武装部队基金局(LTAT)也会支持艾芬的并购活动。

 双方合并后资产增至1883亿令吉,大过丰隆银行。艾芬估值是行内最低,为并购最大阻碍,亦会明显稀释每股盈利。

5.安联银行

 根据过去纪录,安联银行未有积极参与国内并购活动,专注于提升现有业务加值、维持强劲贷款成长、限制赚幅收窄影响,以及扩大收费收入。

 因此安联银行或没有兴趣收购大马投银控股。

Tuesday, September 23, 2014

3大外资银行优势显著 银行领域竞爭加剧

市场预测大马3大外资银行――大华银行(UOB)、华侨银行(OCBC)和汇丰银行(HSBC)將持续推动银行领域的竞爭,促使国內银行或因此而面临冲击。
达证券透露,大马业务目前分別贡献大华银行和华侨银行共15%以及19%的税前盈利,因此相信大马仍旧会是其主要的市场之一。

“我们相信大华银行、华侨银行和汇丰银行享有一定的优势,即能够利用各自在区域各个主要市场的显著网络,便於进行跨境融资及促进其客户的业务扩展计划。”
达证券指出,这些外资银行的优势还包括强大的产品专家团队,能够根据其客户的需求构建解决方案。

面对愈加激烈的竞爭,达证券相信与上述外资银行拥有相似客户群的国內银行,將会承受最大的挑战,即大众银行(PBBANK,1295,主板金融组)、丰隆银行(HLBANK,5819,主板金融组)、大马银行(AMBANK,1015,主板金融组)及安联金融(AFG,2488,主板金融组)。

总贷款量方面,冠绝所有外资银行的大华银行佔有大马共5%的市佔率,超越安联金融和艾芬控股(AFFIN,5185,主板金融组)的2.6%以及2.9%,但仍落后大马银行和丰隆银行的6.8%及7.9%。

更甚的是,大华银行、华侨银行和汇丰银行拥有超过90%的贷款属於浮动利率,较国內银行的平均73%来得更高,因此更能够在国行进一步升息的举动下紓缓净利息赚益(NIM)的压力。

达证券透露,华侨银行与大华银行的零售贷款分別取得19.4%和10.2%的按年增长,跑贏整体银行领域约10%的成长率。当中,华侨银行的住宅房贷上涨21.7%,而大华银行的非住宅房贷扩大26.1%。

上述2家外资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也分別取得26.5%及10.4%的按年成长,同样跑贏整体银行领域的5%成长。

另一方面,3家外资银行的存款量平均取得6%的增长,与整体银行领域的6.4%基本一致,但落后国內8大银行的平均7.4%成长率。
“不过,大华银行的贷款对存款比率(LDR)高达93%,我们认为该银行拥有获取更多存款的空间,因而加剧这一方面的竞爭环境。”

尽管3家外资银行的存款增长步伐温和,但大华银行和华侨银行在来往与储蓄户头(CASA)方面分別取得27%以及21%的增长,远高於整体银行领域的8.6%。汇丰银行在这方面则录得7%的成长。

达证券对3家外资银行所採取的策略性分佈分行、增加伊斯兰银行分行以及专注於富裕阶层和高净值业务等策略,抱持正面的看法。

虽然在增设分行方面受到限制,但3家外资银行却在效率方面取胜。3家外资银行的每家分行平均录得3千900万令吉税前盈利,优於国內银行每家分行平均的1千400万令吉。

从成本收入比(C T I)来看,3家外资银行平均约达40%,同样较国內业者的47%至48%来得低。3家外资银行的平均净股本回酬(ROE)为16%至18%,跑贏国內银行的15%。
国內银行还是享有更佳的资产素质,其中不良贷款率(NPL)从去年的2.08%改善至1.76%,而大华银行、华侨银行和汇丰银行却在这方面出现转弱的现象。

华侨银行的情况最为严重,不良贷款率按年增高41个基点,汇丰银行和大华银行则分別增加13个基点以及3个基点。

整体而言,达证券维持大马银行领域缺乏增长催化剂的看法,而下半年的净利息收入料將转弱,归咎於贷款增长放缓及净利息赚益收窄。但在资本市场活动复苏的带动下,非利息收入还是有望在下半年加速成长。

达证券维持对银行领域的“中和”评级,给予“买进”的银行股包括兴业资本(RHBCAP,1066,主板金融组)以及马来亚银行(MAYBANK,1155,主板金融组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