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une 23, 2015
冷眼冯时能
冷眼冯时能,被《南洋商报》誉为基本面大师,在马来西亚投资界享有很高的名望和威望,也是很多本地投资者的榜样。冷眼,在我心目中又是怎么样的一号人物呢?
为了能把这篇文章写得更好,我上网搜索了冷眼的背景,但令我意外的是冷眼并不在wikipedia 里面,搜索引擎能搜索到的资料一般为《南洋商报》的转载,因此无从得知冷眼本身的学历,只能从他的演讲中得知他曾在《南洋商报》里当过编辑,因此冷眼本身在经济学上的学历无从考察。
我心目中的冷眼和外国投资大师如巴菲特等的本质区别在哪?
外国的投资大师如巴菲特,本杰明·格雷厄姆都是世界著名大学-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,对经济学有一定的深厚基础,对经济学理论和操作原理比较了解,因此他们在观望市场,预测市场,以及在选择投资组合和股票时都融入了大量的知识分析。至于冷眼,我听过他的一些讲座,他所讲解的理论如Divident Yield,EPS,ROE等都为比较基础的理念,一般上经济系学生在第一年的一些基础module就已经学习,这可能和冷眼本身的学历背景有关。
虽然冷眼可能在对经济学的学识上不及国外的一些投资人,或可以说是大部分投资人,以及他分析股票的工具比较简单,但为何冷眼还是成功在本地股市占有一席之地?个人认为这很大原因归咎为冷眼的个性和心态方面的优势。冷眼初进马来西亚股市基本是1970多年的时候,那时的股市散户很少,也不太成型,基本是weak-form market的阶段,冷眼在那个阶段就开始学习,有了很好的开始,那时大部分股票都undervalue,冷眼收了一些蓝筹股,到了今天获利不少,成为了他演讲的本钱。
冷眼的投资股票的原则很简单,不看图表,不做大分析,依靠一些基本的工具,以及一套很好的思维模式,把买股票当成入股一门生意的角度去分析,经过常年累计的经验,打出了一条阳光大道。
到了2015年的今天,马股散户极多,基本已经发展到了semi-strong form market,随着市场流动性增加,市场工具的增加,arbitrage的机会毫秒可失;冷眼当年累计下来的经验很好的避开了这些误区,发展出了自己的独到投资法,虽然获利比较慢(我相信只会越来越慢),但不失为一个良策。
个人小结:如果你没有很好的经济学优势,那么你就得在个性和心态方面上有优势,如果你两方面的优势都建立不起来,就很难取得成功。
我心目中的冷眼和华尔街的分析师本质区别在哪里?
华尔街,聚集的基本都是著名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,他们不只在经济学理论上的优势非凡,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自信和不可一世,以及可击败股市的态度。
如果你一直都有观看Blommberg TV(收费电视台每次都有附送这个频道的)的习惯,你会发现分析师一上来就只讲两样东西:
1. 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中,预测大市场走向。
- 他们爱用IS-LM MODEL 对联储局进行分析,从中分析失业率,预测市场利率和真实利率,从中给债券进行discounting,算出债券合理价格。
2. 从Annual Report来给公司进行分析,预测公司未来股价。
- 使用CAMP,在得知Beta,risk free rate以及market portfolio return(Eg. 道琼斯指数)的情况下算出expected return,以今天的股息为标准,预测未来股息增长空间,discounting出今天的合理股价。
在分析师眼中,Model is King,Formula is Queen。他们眼里的公司就是股票,市场就是Model,就是图表。
个人总结:华尔街分析师是大佬,他们资金雄厚,玩法当然不同;如果你只是手握100K的投资者,你会如何选择?冷眼方程式还是华尔街方程式?在对的位置做对的事,可不是这么简单。
我心目中的冷眼代表了大部分的草根投资者,巴菲特,本杰明·格雷厄姆代表着高知识群的理性投资者,华尔街分析师代表着真正的“股市”,真正的“市场”
你想当哪一个?冷眼?巴菲特?还是华尔街分析师?
还是那句老话,自己的能力到哪里,就做什么事。
知彼知己,百战百胜。
现在的投资者不是赚不了钱,是摆不正心态;
知识半桶水,就把自己当华尔街分析师来交易;
知识没建立起来,心态没建立半桶水,就把自己当巴菲特来交易;
知识没建立起来,心态没建立起来,就把自己当冷眼来交易。
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选择合适的自己的投资法,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,冷眼就是这么走过来的。